找到相关内容714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

    又皆统合汇归于佛陀护生本教的一大乘理想──“成佛”。   总结三者来说,其步骤就是“先学观身”,使修行者既能上溯根本佛教禅法的淳朴踏实,又能承继“广观一切法空”的大乘禅法,然后藉此得以矫正中后期...   亦即,禅修场域即是实践菩萨的场域之一,大乘禅观能达成“益生利他”的远大目标;若仅停留在修行者的自受用境,纵能入深禅定,广证神通,充其量也只是“小乘心行”再现罢了。   所以严格而论,离境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283155.html
  • “心”的佛教最终成熟

    般若”智慧,其中蕴含着众生成佛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冯学成先生才说,“这个‘平常心’等同于”,“决非常人所津津乐道的那个平常心”,因为我们平时也常说“平常心”,但平时所说的“平常心”并不具“般若”...   “心”的佛教最终成熟①   --从释迦牟尼到马祖一   山东大学哲学系 陈 坚   一、释迦牟尼的佛教  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,其时的佛教既不是像基督教那样的讲求信仰的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应,化成千释迦,又从千释迦应化成千百亿释迦,“汝诸佛”,就是指应化身佛。 心地法门是成佛,众生心地未曾开,汝诸化身佛应对众生说,使众生闻此法门,开心地道。 开者,对封而言,以诸众生...,指释迦牟尼佛在人间,出家求,五年参学,六年苦行,三十岁坐道场,七日七夜,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,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。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者,释迦成佛后,先说戒法,戒乃万善本,唯佛一人能结戒,菩萨、声闻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依然还是要从“身念处”起修。不相信,大家回去可以参考《成佛》。待到从见道位出,修道位的后得智,才又与得以和空性相应,而起修利他的悲愿大行。   所以,导师并没有忽略禅观,而只是把那个位次稍稍延后...特别是“三阿僧祇劫有限有量,菩萨精神任重致远”的这种说法,提醒了我们人性的矛盾。他在《契理契机人间佛教》中谈到,这种矛盾的心理,使得大乘修行人一方面觉得:如果很快就成佛,那佛菩萨也不显得伟大;可是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7)

    不修,闻也等于没有闻。闻到之后自己真正觉悟,觉悟就是真修。三恶我们不想去,决定不造贪嗔痴;人天不值得留恋。想来想去,十法界还是成佛好,要直接修成佛行。成佛行就在这一部经;这一部经就是教我们成佛...法门,真正能辨别利害得失,十法界里,利益最殊胜的是成佛,害最深的是三恶。你能认清楚,就能避免三恶。在这一生中,有机会教你作佛、作菩萨,你在这事上,下了决定,这是智慧。千万不能有个妄念:‘我知道成佛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1.html
  • 必成正觉第七

    成佛,此方为真正的善趣,亦即儒家‘止于至善’。儒家说‘止于至善’,究竟‘至善’是什么境界?没说出来。佛法把善的标准为我们说出,‘至善’就是‘无上正等正觉’。‘至善’就是究竟圆满,所以分证位不能...让世界和平?从出世间言,我们这一生,用什么方法能真正断烦恼、出三界、成佛?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,希望能马上获得的。不知道方法,这是穷苦。其实方法全在此经之中。诸位细细的去读,去体会,把它应用在生活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890128.html
  • 三年新竹山居岁月——我在福严教学时代的所遇、所学、所思

    。   《妙云集》原非福严佛学院的预订课程。因为初级部的三年课程是副院长依道法师敦请导师草拟的,此中除了以《成佛》作为基础佛学教育之外,就没有任何与导师思想相关的课程了。相对的,导师虽不赞同太虚...   三年新竹山居岁月——我在福严教学时代的所遇、所学、所思   释昭慧   一、用文字缔结的法缘   六十七年暑假出家之后,对现况有着说不尽的失望情。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规制方面,一些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390897.html
  •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

    里面,还是有禅定度啊!导师在《成佛》「大乘不共法」中讲禅度的篇幅也还不少呢!「依住堪能性,能成所作事」,导师自编的偈颂作如是说,怎么可能会说菩萨在任何阶段都不修禅定?只能说,菩萨往往为众生而忘了...,他比较不像南传佛教那么斩决地说:菩萨一定是凡夫。但是,导师谈菩萨所以可贵,重点不在于深妙的玄理,不在于果位上的种种庄严,而是深彻广大的悲心弘愿。大乘经典记述:初地以上就是欢喜地;登入初地,就已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29183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下学声闻、辟支佛二乘法,二乘人会说,菩萨虽能从总体上知道成佛法,对二乘法却未见得能很好地理解。这样一来,把二乘人引导入菩萨就会很困难。   又,二乘法其实也是菩萨。何以见得呢?因为用声闻、辟支佛二乘,可以度脱那些贪著小乘的众生,引导他们很容易,这不就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行吗?   又,有的人深知声闻、辟支佛二乘不是成佛,便离开这种错误而走上正确的大乘。菩萨就是明知二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转依实相,进修成佛。这说明小乘佛教尚需高竿进尺,进一步回心大乘发起菩萨性,修学大乘般若、唯识要义,才能亲证第八识真心,逐渐断除烦恼种子根源,成就究竟佛道。小乘佛教注重运用第六意识的智慧观行来断除...生命,包括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的六众生。六众生与“三界有”存在着对应的关系。欲界为地狱、畜生、饿鬼、修罗、人间及六欲天总称。此界众生,耽于食色眠等诸欲,故名欲界。色界为天界的一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